发信人: tarocs (想做土豆的薯条), 信区: Memory
标 题: 江南组忆
发信站: 水木社区 (Fri Mar 14 15:57:41 2008), 站内
2004年六月,我还在上海读书,毕业时作了一次旅行,后来断断续续写下了这篇游记。
之杭州
����
��白居易言:江南忆,最忆是杭州。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在中国古代出现过的城市里,除长安外,最让我心动的绝对是临安,因为有着天堂的名称。无论唐宋,那时的临安家家垂杨,户户笙箫,富庶而雅致。临安又是市井的,瓦肆勾栏,杂耍南戏,彩旗招扬,十里春风。而现在的杭州,印象中大抵也该是如此。
��落在我眼中的杭州是个精致的小城。延安路其实并不繁华,武林广场也少了些市中心应当有的热闹。其实整个杭州城都很安静,适合休闲的地方。街边到处是花坛,只可惜是夏天,想来春天应该是花红柳绿的。这座小城里没有高楼,甚至连高架和立交桥都很鲜见,因此少了那些霸气,多了几分柔媚。
��杭州自然是西子,而西湖是她的灵魂。花港观鱼,柳浪闻莺,既是景点的芳名,又是绝佳的描写。曲院风荷,雷峰夕照,光听这些名称就已经够�艳的了,何况观景!
��苏堤上杨柳依依,自有其风韵。而我却循着这香径,将湖光山色收入眼底。若是有些微雨,则更是漾然,而新烟禁柳必然更加醉魂销骨,站在断桥之上,一望便不知何年何月。可以说,西湖是中国湖美丽的极致,以后所有的湖包括颐和园都在模仿这里,却总也学不到精髓,因此争相仿效同样也无伤西湖的美。
��不太喜欢现在的这个雷峰塔,塔顶金光灿烂,塔身鲜红欲滴,实在光彩照人的过分。而且就其形状,实在矮矮胖胖的没有什么趣味。不过终是一景,也不必太过苛求,毕竟这塔四周的青山绿水还是怡人的。
��经过苏小小墓。馒头一样的冢压抑得人喘不过气来,青色的墓,掩埋着灵气的感伤。我本期待妙龄鲜美,芳魂永继。可是眼前展现给我的这个遗迹却是冷冰冰的不解风情。还是走吧,让她休息。她还是做梦的年龄呢。我承认冰肌玉骨承担不起太多的喟叹。
��离开时,从西湖那侧看杭州城,还是精致干净的样子。
����
��之 绍兴
��绍兴的出名,多半来源于鲁迅。因此在绍兴,鲁迅已经渗入了这个城市的方方面面,乃至血肉和灵魂。酒店、饭店多以咸亨为名,孔乙己吃过的茴香豆被炒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辣价钱,孔乙己酒店,吴妈霉干菜,随处可见。因为有了鲁迅先生,绍兴是幸运的。可是当我亲身漫步在这座传说中的小城街头时,还是觉得有些怅然若失。印象中的绍兴总不该偏激如此,而是最最水乡的。兰亭、会稽是否已湮灭无名?沈园又是否能引人寻梦?这同样也是越国的都城啊!绍兴景点的票价高得令我咂舌,让我只能站在鲁迅故居的墙外望洋兴叹了。
��停在一个门口有孔乙己铜像的咸亨酒店前,踱着方步走进去。喝罢黄酒,吃罢茴香豆,当我们赶到沈园时,虽然天色尚早,但是园门已关,只能从墙外看着从里面透出的氤氲之气了。其实这也不错,如今的沈园绝非九百年前的旧迹,况且留些遗憾也是美的。
��八字桥一带的水乡还是很清朗的。临河而街的风骨,叫人看了如何不喜。这街上的故意如绍兴的黄酒一样绵远悠长。有人家于河中浣衣,浣衣的水声清脆,是再恬淡也没有的。桥下沿河是两排青石街,若穿着木屐踩在上面,必然是"嗒嗒"作响,恰如江南烟雨般迷离而动人心魄。
��无以为记,权且提一首诗吧:
��深巷斜阳旧,昏桥小陌空。
��舟行青瓦下,衣浣碧流中。
��石上苔痕浅,墙头雨迹浓。
��淹留风渍在,不肯下帘栊。
����
��之姑苏
��去苏州的一大早,便有淅淅沥沥的小雨飘然而落,在这吴地的旧都,终于连天都跟着柔美了起来。姑苏城内,氤氲着缕缕愁丝,如水墨一般渲染开来,浸润着一股灵气。江南的屋顶与北方的雄浑壮阔不同,屋檐尖巧,玲珑利落,青色的屋瓦层层叠叠,密集而妩媚,重重的屋檐在雨中更显得青而又青,一眼望去,如笼着梦意的少女,别有一种韵味。戴望舒的雨巷一读便知是在江南了:青瓦,石桥,白墙,丁香,青石板的路,我现在也似乎置身其中,沐风而醉。江南的这种蜜雨,就算是淋他几下,又有何妨!
��平江路还保存着浓郁的水乡特色。临河而街。但是水质却不好,看不到我在绍兴见过的水边人家与河水那样地亲近,只是比起在绍兴时的骄阳如火,微雨中的平江路润润的,白墙上斑驳的痕迹诉说着岁月积累,似乎百年来时光从未流逝。
��这另一个拥有天堂之称的城市,已经成了园林的代称。颇为遗憾,我却只有幸看看狮子林。赖以成名的石狮子对我来说不过是牵强附会,并没有什么值得称道之处。不过这里端的是一步一景,或是嶙峋瘦石,或是小窗幽明,或是画舫微风,或是红梅半掩,或是曲桥凌波,实在可以细细把玩。只看同一枝红梅,在这畔雕梁画窗中便显得娇艳欲滴,在假山怪石之下又显得弱骨扶风,而走转过去,隔着绿池望过去,又是婀娜多姿,柔媚无比。倘若站在石山之上,烟柳、画船、飞檐、曲桥等等一园春色尽收眼底,更是种种如画。沿着小径,迎头便撞到一簇翠峰,翻转过去,又是有亭翼然,看着那边秀美如画,及过去时,又是风光斗换,更是嫣然了。回廊九转的尽头,小池里养着几支香荷亭亭,突然便想起前日西湖边上的十里荷花,比起那样接天莲叶的映日娇红来,这藏在深闺的倒也雅致得多生了几分风情。
��日暮时候,突然思绪就飘到城外。也不知道姑苏城外的寒山寺,此刻是否依旧晚课的僧侣成群,只知道那枫桥原本寂静的夜色中,孤钟敲起时,多了些熙攘的看客。虽然我执意不肯造访寒山寺,怕那种熙熙攘攘打破了绵绵愁意,而让诗人在喧闹之中有了莫名的忧伤。只是错过了钟声,终究有些遗憾的。
����
��之南京
��还是来了南京,曾经差点来到这个城市,差点就快进那座汉口路的大学。
��金陵一梦虽然繁华,可石头城的萧然注定了这座城市背负了太多的感伤。六朝金粉随风而逝,旧院长桥荡然无存,"商女不知亡国恨,隔岸犹唱后庭花",寥寥几字,给这座城市蒙上了一片凄迷。如今的秦淮河究竟还是灯火辉煌的,哪怕夜深,依然游人如织,夫子庙前繁华的红尘令人恍若身处六朝粉黛。或许对南京爱之深,秦淮河上的虽则还是有游船画舫,但是脂粉气一丝也无,终究少了那份秦淮的风雅。
��离夫子庙不远许是南明旧院了。不知当日十里秦淮叫人如何流连,像是灯火与雕船弥望于天际,笙歌与丝竹销魂蚀骨。可是,此时也只有一个李香君故居了。另外七艳连一丝影儿也没有。而旧院以外,那个同样风雅的珠市,则更不知何处去寻了。
��我站在据说曾经属于香君的绣楼下面,并没有上去的欲望。五个闪耀的霓虹灯大字"李香君故居"夸张的四射着。我实在不敢相信这也还是三百六十多年前甲申的那个绣楼。《桃花扇》上说,清兵攻入南京以后,旧院已是空无一人了,连弱柳都砍做了柴禾。实在不相信,那个小楼还能保留到现在。如果能,这将是无价之宝。
��乌衣巷也在附近。这个诗意的城市地名,想来能与之相媲美的似乎也只有那个西安的下马陵了。可是也同样只变成了一个地名,一个地名罢了。董仲舒墓藏在深处无人问津,乌衣巷只多了一个巷口以资纪念而已。
��天亮的时候,我已经在玄武湖边漫步了。刚下过雨,湖上笼着一层雾气,烟霭纷纷,玄武晨曦竟是看不到了。
��我坐在湖边,言语中,五洲若隐若现,如墨泼在了生宣纸上一般。看不到玄武晨曦,就是有这雨中五洲,也是不错的。
��玄武湖,与南京这座城市一样,威武有余而温婉不足。许是做久了国都的缘故。那一片浩荡的水远远铺开,广阔无垠。西湖的新烟禁柳与十里荷花让其成了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而环绕在玄武湖周围的高楼大厦使之平添了几分霄云之气。金陵就是这样,虽处江南,却连区区一个湖也显的霸气。
��中华门兴亡感慨,紫金山巍峨娟秀,新街口霓虹四射和脉动。这些,也都是南京的灵魂。
��晚安,我的南京。
����
��之扬州
��虽然位于长江之北,但扬州实实在在该算做是个江南城市。南宋词人姜夔在《扬州慢》词中描写道:"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这首词引起了我对扬州无尽的遐思。二十四桥下波荡的明月与烁烁的红芍药,常常将我的思绪牵进那无尽的神往之中。扬州当是一位从流水和花瓣的意境中走出的淡妆美人,无须过多的妆扮,只髻边的一朵琼花,就令人神往。
从南京往扬州,一个小时的车程,车过长江的时候,有些兴奋,初升的太阳照在宽阔的江面上,光芒四射,有几只船在水面上游弋着。看不出来水有多深,那片金子般的水就那样铺天盖地铺开,不留一丝情面。
车在扬州城中行驶的时候,打量窗外的街景,还真是有些感叹,印象中本该是小家碧玉般的扬州,却有着大城市般的气魄,只是繁华稍减,人烟也是稀少了些。
瘦西湖位于扬州城的西北,六朝以来即为风景胜区,长堤沿湖一带,无数株柳树渲泄出一派春的情致。如烟如梦的绿笼罩在枝头树梢,柔顺滑长的枝条在轻风中微微舞动,掠起了一湖的涟漪。难怪李白说烟花三月下扬州,想春天的时候,十里湖光,大虹桥,长堤春柳、小金山、白塔等著名景点逶迤相接,该是如何一幅山水长卷?白塔是清代乾隆年间按北京的白塔仿造的,坐落在瘦西湖风景区的中心地带,蓝天白云下,水环树绕,典雅壮观。湖水清凌凌的,氤氤氲氲的水气浮着一层淡淡的绿色,整湖水就像一池透明的液体翡翠,在阳光下反射着诱人的绿光。
传说中的二十四桥只是一座石砌的圆孔桥罢了,因两边的石级都是24个,与"二十四桥"的桥名相应。想天下事皆是如此,所谓的高深莫测的东西大部分是披着一件华丽的裘,虽是这样,倒也精巧,白色的桥身与窄窄的湖水辉映出一份雅意,令人想到摆放在绿缎上的工艺品。南宋姜夔笔下的二十四桥是那么萧索凄凉,寄托了他对惨遭金兵破坏的扬州的无限伤感;而现在,这儿风光旖旎,行人如织,一派歌如沸天的景象。
与杭州西湖相比,瘦西湖虽没有西湖的丰腴与雍容,却与日俱增具有了清丽与淡雅。这种风韵与神采,涤荡着人们的心灵,竟也渐渐生出了一分空灵感,正如这座城市给人的感觉一般,恬淡温雅,万种柔情一味地沉浸在楼阁掩映,岸柳依依的湖清水中。瘦西湖的风致与情怀,恐怕是我再也无法抛却的、再也走不出的生缘了。
之上海
回到沪上,自然是亲切的,那里有我的学校,我的师长和朋友。
很多人跟我说上海跟另一个位于地图南端的城市一样,是外地人的天堂,其实并不如是,上海和深圳有着截然不同的气质,上海有着太多的土著居民,他们骨子里是有着与生俱来的莫名的骄傲,那样的东西,无形,却难以捉摸,就好象很多上海人聚在一起喜欢说鸟语般的上海话。
上海不大,我一直这样觉得,从五角场到外滩坐公交车也才25分钟。这与首都北京动辄一两个小时相比,实在是近的。
外滩和浦东凡是中国人应该都是熟悉的。88层的金贸大厦和400多米的东方明珠已成为现代中国的象征。而外滩,则是上世纪东方极至奢华的地标。两种不同风格的流光溢彩隔江相望,却又是一般华丽,浑然一体。
从东方明珠上看下去,夜晚的上海犹如一袭华美的袍。灯火映成金带的道路织成经纬,缀以各种色泽的花纹,红黄蓝白,令人叹为观止。泛着绿光的豫园尤其引人注目,那种古典的风格在一大片现代的建筑中间尤显得与众不同。南京路上璀璨广告灯恣肆着夺目的光彩,花团锦簇一般,似在昭示百年来上海依旧是歌舞升平的不夜城。黄浦江面恰如缎带,泛着滑腻的光泽,蜿蜒远方,喧嚣之外,巴掌大的巨轮安静地游弋着。而江两岸的高楼林立,让不夜的光华变成鳞次栉比,立体地真实。
忽然发现我竟无法用笔墨来描写这个大陆首席城市了。在250米的高空看到的景物带给我的震撼,不知触动了我心中的什么,蓦地想到了东京塔。那种火树银花这里还不可比,但也开始幼莺初啼了。百年前的远东第一都市如今早已易手,我们的故宫长城依旧威严壮阔,令世人倾倒,我们的维多利亚港湾也是一般风华绝代,但似乎,我们需要的不止这个。
祝福你,上海,祝福你,中国。
--
我终于可以按照自己的内心去写作 但我却永远不能按照我的内心去生活
虽然孤单,但却坦然
人不是只为自己而活着的
http://ultroviolet.blog.tianya.cn/
※ 来源:・水木社区 http://newsmth.net・[FROM: 121.28.82.*]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