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24日星期一

[合集] 印度电影VS中国电影,谁更有前途?(转寄)

发信人: realamos (心里有树), 信区: Movie
标 题: [合集] 印度电影VS中国电影,谁更有前途?
发信站: 水木社区 (Fri Mar 21 09:47:35 2008), 站内

☆─────────────────────────────────────☆
DreamRacer (dreamracer) 于 (Thu Mar 20 12:48:08 2008) 提到:

http://cache.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worldlook/1/171390.shtml#Bottom

作者:辛辛苦苦一年 提交日期:2008-3-19 15:26:00

��
  
  印度电影VS中国电影,谁更有前途?这里谈谈两国的电影和电视剧,不是
  比谁的大片多,投资多,质量高,而是两国的国情,制度,谁的产量高,创造的经济效益和外汇多,以及电影从业者收入高低,和创造的就业岗位的数量多少。中国电影和电视剧市场大家也清楚,下面就来看看印度的电影和电视剧市场,可以分析讨论,禁止带感情色彩的嘲笑和谩骂。
  
  
  
  
  印度电影业再创新纪录 2006年电影产量达1091部
  
  
   2007-2-26 8:13:00 中国新闻网
  
   印度电影业再次刷新了自己所保持的世界纪录。据近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印度各电影院2006年上映的新摄标准长度电影数量达到了1091部,再创历史新高。
  
   印度电影协会秘书介绍说:"电影拍摄数量已保持了四年的稳定增长态势。2003年共生产了842部电影,2004年刚超过900部,而2005年则达到了1042部。"
  
   印度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电影生产国。其依靠电影出租所获的年受益不久前刚突破了200亿美元。
  
   据悉,印度电影业发展的一大特点是南部方言区省份的电影产量增幅较大。统计显示,以地方语言拍摄的电影数量已超过了印地语电影:2006年,以泰卢固语拍摄的影片数量为245部,而以印地语拍摄的只有223部。位居第三位的是以泰米尔语拍摄的影片,共有162部。
  
   与此同时,孟买依然稳固地占据着印度电影生产的头把交椅――宝莱坞生产的电影数量高达403部。居第二位的是海得拉巴(位于安得拉邦)――220部,第三位的是金奈(位于泰米尔纳德邦)――205部。
  
  选编:黄建

☆─────────────────────────────────────☆
DreamRacer (dreamracer) 于 (Thu Mar 20 12:49:40 2008) 提到:

作者:辛辛苦苦一年 回复日期:2008-3-19 15:41:22 
  
  
  印度宝莱坞对撼美国好莱坞
  
  
  
   1977年,在孟买西郊一个依山傍水、占地200多公顷的山谷中,印度组建了本国最大电影城。后来印度人"独具匠心"地将孟买电影城叫做"宝莱坞",这个名字与美国"好莱坞"仅一个字之差。不过"宝莱坞"真没有辜负这个"牵强附会"的名字。
  
    经过了几十年发展,印度年产影片1200部,早已超过了美国好莱坞,而其歌舞影片,甚至成了美国好莱坞学习并模仿的重要内容。
  
    目前,印度电影正在超越"136"的传统模式。在政府、国内电影人和国际电影巨头的共同打造下,印度以宝莱坞为中心的电影业逐渐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电影界新"银幕帝国"。
  
    利润惊人的印度电影面临着被印度社会上的黑势力沾染,以及色情电影的侵蚀。这给南亚的"梦工厂"蒙上了令人羞耻的污垢,成为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产业如何发展的时代困局。(本报综合报道)
  
    本报综合报道 有人说早在1896年,电影就已在当时还是英国殖民地的印度出现,可那只能算是拥有特权的英国摄影师的个人爱好,还远远称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印度电影。但如今孟买的"宝莱坞"却成为了国际电影中与"好莱坞"并驾齐驱的"电影梦工厂"。
  
    印度电影50年代就开始辉煌
  
    1912年,一个名叫巴尔吉的英国摄影师在印度孟买建立了一个制片厂,并投资拍摄了一部名叫《哈里什昌德拉国王》的电影。影片放映后出人意料的成功,于是这个英国摄影师随即创办了"印度斯坦影片公司"。
  
    以后10年间,巴尔吉共执导了30来部影片,"印度斯坦影片公司"逐渐成为印度早期电影业的象征。1947年,印度获得民族独立。8年之后,也就是在1955年,印度年产影片的数量达到285部,在当时世界范围内仅次于亚洲的日本,数量开始超过美国的好莱坞(当年度是241部)。
  
    宝莱坞创造出印度电影品牌
  
    1977年,在孟买西郊一个依山傍水、占地200多公顷的山谷中,印度组建了本国最大的电影城。
  
    如今,孟买是印度最大的电影生产基地为大量印度国产片的制作提供了一流的外景地。因孟买英文名字叫 B ombay,以字母 B开头,印度人于是独具匠心地将孟买电影城叫做"宝莱坞( B ollywood)",这个名字与"好莱坞"( H ollywood)仅一个字之差。不过"宝莱坞"真没有辜负这个"牵强附会"的名字。
  
    印度发展成为"电影帝国"
  
    经过了将近90年的发展,印度电影业无疑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电影帝国"。
  
    确切地形容这个"电影帝国"可能并不容易,但数字或许更能说明这一切:年营业额达到500亿卢比(12亿美元),年出口创汇在2002年预计达到2.5亿美元;电影从业人员将近200万人,年产影片1200部(800部是故事片,400部是电视片、商业广告片和译制片);影片涉及语种除了英语,还有孟加拉语、埃纳德语(一种印度西南部方言)、泰米尔语等将近20多种语言。


☆─────────────────────────────────────☆
DreamRacer (dreamracer) 于 (Thu Mar 20 12:50:38 2008) 提到:

作者:辛辛苦苦一年 回复日期:2008-3-19 15:47:59 
  
  
  印度紧追好莱坞 06电影产量堪称"电影王国"
  
  
  产量最大的"电影王国"
  
  
  其实,如果从电影的产量来衡量,印度才算得上是真正的"电影王国"。2006年,印度电影业再次刷新了自己所保持的世界纪录,各电影院上映的电影数量达到了1091部。印度依靠电影出租所获的年受益不久前刚突破了200亿美元。
  
  孟买依然稳固地占据着印度电影生产的头把交椅――宝莱坞生产的电影数量高达403部;居第二位的是海得拉巴(位于安得拉邦)――220部;第三位的是金奈(位于泰米尔纳德邦)――205部。
  
  印度电影在很大程度上似乎是为印度本土观众打造的,但他们也由此培养起自己的世界级明星。英国是除印度本土外印度电影最大的市场。此外,印度电影在中东、非洲和东南亚等地也很流行。
  
  过去,印度政府长期把宝莱坞归于二等产业,在电影团体游说几十年之后,印度政府终于把电影业列为正式的产业,使其在印度的经济体系下有了正式的名分,并首次能合法地得到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并获得安全保障。2001年4月,印度工业发展银行成为首家进入电影融资业的银行。它贷款1350亿美元给14个宝莱坞制片商,至今没有受到任何损失。
  
  明星风头盖过导演
  
  在印度,宝莱坞明星的风头远远地盖过了导演:阿米塔布・巴克臣(印度广告的五分之一由他所做)、沙鲁汉阿米尔・汉、萨勒曼・汉等是最有名的男星;女明星更是数不胜数,首当其冲的当属阿什瓦娅・蕾(1994年的"世界小姐"),《时代》周刊曾评选她为全球100位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如今,她已是宝莱坞片酬最高的女演员,被印度媒体追捧为"美得让人窒息的女人",此外还有拉尼・穆克杰、卡琳娜・卡普尔、普瑞提・珍塔、普里扬卡・超普拉等都是人气很旺的女明星。
  
  或许是因为宝莱坞竞争激烈,再加上语言方面的优势,我们会发现相比亚洲其他国家来讲,有更多的印度导演在国外寻求发展,包括谢克哈・卡普尔、米拉・奈尔等。
  
  推出"新概念印度电影"
  
  印度电影和其他国家的电影有一个显著的区别,即印度电影似乎总是唱唱跳跳、打打闹闹,歌舞片占了很大部分。
  
  印度电影人似乎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2000年后,宝莱坞推出了所谓"新概念印度电影",加强了舞蹈、剧情和人物感情之间的紧密结合,在保持了传统特色的同时,印度电影人对电影艺术形式进行了全方位的挖掘和创新。于是,《印度往事》被提名为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投资仅150万美元的《季风婚宴》在全球范围内取得超过3000万美元的票房收入……
  
  然而,由于印度电影的商业角色根深蒂固,就决定了整个行业没有那么多耐心等待艺术家们的"深思熟虑"。为了保证产量和票房,题材匮乏的印度电影只好向好莱坞学习――近年的部分票房大片具有明显的好莱坞痕迹,比如2006年的《克里斯》,好似美国的《超人》,2005年的大片干脆就叫《宝莱坞之不可能的任务》……
  
  在很多人心目中,印度的主流电影几乎可以和歌舞片画等号,歌舞已经成为印度电影的传统,而且在片中,各种歌舞会随时随地地出现,给人一种突兀的感觉,然而印度观众却离不开这些东西。甚至于在印度版的《超人》里,主人公除了武功高强外,还是个能歌善舞的人,各种歌舞总是非理性和非逻辑地出现,这或许是印度的导演总是不能盖过演员的原因之一,他们的风头可能还要被编舞抢去一半……
  
  (责编:王海平)

享誉世界的印度女星阿什瓦娅・蕾。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