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3日星期三

Re: 赤壁还是蛮好看的啦!值得去看下部!!(转寄)

发信人: siceng (似曾・不是快乐让我们歌唱,是歌唱把心打开), 信区: Movie
标 题: Re: 赤壁还是蛮好看的啦!值得去看下部!!
发信站: 水木社区 (Wed Jul 23 12:48:41 2008), 站内

【 在 kezhui (可追) 的大作中提到: 】
: 的确 最受不了的就是那些武将都在地上打了 完全破坏了我心中他们的英勇形象!
: 几个著名桥段全部拍的乱七八糟 舌战群儒、赵子龙大战长坂坡 太糟糕了!
: 演员选的也很失败 赵子龙可是银盔白甲的小将 关羽可是美髯公 哎
: ...................
三国时期打仗不骑马!
发信站: 水木社区 (Wed Jul 23 12:47:49 2008), 站内

马未都好像被称为著名的民间收藏家,原来曾是中央哪家媒体中人,观复博物馆可能是他自己筹建的展示自己收藏品的展馆。在中央台收藏类节目中经常出现。这次听他在《百家讲坛》讲收藏,字幕上打出的身份是"观复博物院"馆长.听听人家讲历史知识,那真叫长见识。
比如这个马,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它在古代一个很重要的用途,就是骑来打仗的。电影电视剧中设计的典型场景往往如下:
两军阵前,两员战将首先通报姓名,然后一言不合,勃然大怒,骑马冲向对方,一人轮刀,一人轮锤,在两马交错的一瞬间,"当"的一声格开对方兵刃,随后驳马回来,各自使出浑身解数,厮杀在一起。这时候对两人的考验的不仅是打仗的技术,还有骑马的技术,马术好的可以玩出许多花样:比如可以来个"镫里藏身",技术要点是,先抱着马脖子钻到马肚子下面,趁对手捏呆呆发愣四处找你的时候,再突然翻身上马,给他一刀;眼看打不过对手了怎么办?可以来个"拖刀计",技术要点是,假装失败骑马就跑,等对手追上来了,算准两匹马之间的距离和兵刃的长度(这一点很重要,晚了就被人家一枪刺于马下了),然后"猛回头"给他来个"警世钟",打他个措手不及,这是反败为胜的法子――尤其是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对这样的场面尤其不陌生,离了马似乎就没办法打仗。关羽同志就有三样宝:长胡子、青龙偃月刀、赤兔马,一样都不能少。少了马?你能想象关羽同志长胡子飘飘,提着青龙偃月刀,满地追着敌人赛跑吗?什么形象啊。
但马馆长说了,三国那时候打仗啊,还真有可能就是这样。按照马馆长的描述,以上典型场景应该修改如下:
两军阵前,关羽同志首先端坐赤兔马上,一手提刀,一手捋胡子,做冷笑状(此造型可保持5秒)。然后双腿一夹马肚子,只见赤兔宝马"哗啦哗啦"一溜烟飞驰而出,冲向阵前,快到接近敌人的时候,关羽同志立马长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翻身下马(对方同志同时重复这个动作),手提宝刀扑上前去(剩余距离由两人徒步完成),然后厮杀在一起。
在这个场景中,马起什么作用?马只是起了一个"运输"的作用,就像现代战争,交战双方的士兵,要靠飞机汽车火车运输到前线一样,等双方真正见面要厮杀的时候,马就没什么作用了,它们已经完成了任务,可以到一边歇着去了,如果赤兔马有兴趣,完全可以站在傍边观摩关羽是怎么打架的。
为什么会这样?马馆长告诉我们,原因很简单,因为古代的马身上没有马镫和马鞍,比如我们看到秦朝的兵马俑,马身上都没有马镫和马鞍,这样就很难借力,坐都坐不稳当,谁还敢骑着去打仗?等于骑着去送死。

那么什么时候马身上有了马镫和马鞍呢?目前能够看到的最早的证据出现在唐朝,在唐三彩的陶马造型中,我们明显看到马身上出现了马镫和马鞍。


也就是说,在唐朝之前的三国时期,打仗的时候有可能是不骑马的。
听起来真有点不可思议,但目前只能做出这样的结论。


--


※ 来源:・水木社区 newsmth.net・[FROM: 219.224.161.*]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