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14日星期五

<太阳照常升起>――姜文式话剧~(转寄)

发信人: tweenty (乱の藏!), 信区: Movie
标 题: <太阳照常升起>――姜文式话剧~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Sep 13 17:12:05 2007), 站内

昨晚看了首映。掐着末班车的时间,遥遥地看着姜文在台上讲话,猜测有多少人跟我一样"死也要来看这部电影"?我们曾经都是他的粉丝。我跟一个同学说:"《鬼子来了》我看了两遍。"他鄙夷地翻了我一个白眼:"我看了十遍都有了。"
一个拍过三个作品的个性导演,学着叫卖萝卜,学着跟媒体和颜悦色――这又如何?我只看他的电影,并跟大家一起抚掌大笑。
观影笔记"关键词"如下,()里为今日标注:

房祖名跳上拖拉机,"去你妈的"(对房祖名熟练而标准的小队长形象感到惊喜。)
面目诡异的树(鱼鞋不见了,树的面目在镜头里的呈现过渡得很到位)
阿辽沙(苏联人的名字,时代符号)
"不能说你不懂,只能说你没看见"(周韵对着镜头,似乎是对观众说话)
谁说羊不能上树(这句对白总觉得很有趣,也很深沉)
飞檐走树(周韵的离奇"工夫")
李叔"牺牲"(有点心理恐怖片的色彩)
奔跑的房祖名――逼近现实?(我一直觉得房祖名的"奔跑"是这部电影魔幻风格中唯一可确定的真相。)
周韵――游吟诗人(她的台词很像诗。包括姜文"下放"打猎时,那群小孩的台词:"他要去哪儿?""他说他走了"。)
普希金《树上的疯子》(被周韵提到。很贴合周韵形象。)
《黄鹤楼》("空"和"白"的概念。)
"最可爱的人",剪去脑袋的照片(又是一个时代性概念。"最可爱的人"作为集体名词存在,所以房祖名的爸爸不需要呈现"面目",他留下的遗物也是时代感。有时候,事物上的痕迹,能证明人的存在。)
"太熟了,就要跑"――挣脱?(周韵的台词。有点生活在别处的意味。)
阳光下撒尿(生命力的展现。原质。绿色的自然和流水,白色的阳光,和孩子般骄傲仰头的房祖名,其实拍得很漂亮。)
诡异的石窟(仪式感浓重。像坟墓?神龛?卧室?展览馆?多重解读。)
红色拖拉机和地面(想张艺谋了。地面的色彩有点突兀,形式感很强。)
鞋子+衣服+裤子(周韵消失后水面漂流的"遗物"。)
《美丽的梭罗河》(黄秋生唱得很好。第一次听他正经唱歌。也是场景转换的过渡。)
1976.夏.东部(时间,地点。作为电影结构的结点标示。)
音乐,大腿,骚扰电话(周韵部分是"思维(语言)的荒诞",这里开始是"生活的荒诞"。而76年也是一个荒诞的年代。不过时代背景不是表现重点,时代色彩也不是很浓厚,只是用"表"强化来"里"。)
纱布,内裤,鞋子(生活中与肌肤相亲的事物。用这些来表现性感和性欲,很有意思。)
《红色娘子军》,追光,抓流氓(电影投影仪变成追光,刻意强化戏剧性。)
陈冲取证。表白。变态女表态――自恋呓语式(两个女人的恋他/自恋梦。夸张表演。这无厘头风格,有些商业味道。)
黄(对变态女):你走吧。(表情深情而无奈得乞求,不亏戏骨。加上窗户雨水淅沥,画面像旧时文艺爱情片,所以有间离搞笑效果。不知道姜文是不是故意的。)
枪(道具,承上启下,同时链接和统一故事结构。)
《我爱万泉河》(歌声宏大,似乎是为反衬,有点嘲弄、间离和搞笑的意味。)
歌声+吉他声+小号+笑声+上吊(混杂在一起,有点生活胡辣汤的意思,挺够味。但很多人问:黄秋生为什么上吊?姜文回答:自杀的人都有他自己的理由?人问我:姜文是真的另有深意还是其实无法自圆其说?我说:前者,他拍的东西他明白,如果连故事情节也要一一解释,对他是一种侮辱。他是文化精英姿态的。我庆幸我看懂了。有时候,姜文表现的很简单很明白了,只不过人把它想深了想复杂了。)
葬礼:床单,辣椒等。(这个葬礼依旧布满"生活"的道具。)
房:我是在铁道上生的。(电影中有各种是只言片语是可以前后对应、找到端倪的。)
打猎+号声+枪声+进行曲式的音乐(对照房和孔的性爱)(姜文总有这种宏大热闹的场面和突然的"拐弯事件"之间的冲撞。很有趣。)
浓妆艳抹的小女孩 喀秋莎 阿辽沙 李铁梅(这个女孩是一个时代。)
打猎(狂欢)发现新石洞(打猎场面过长,号角重复,有些冗长。周韵生死又像一个谜。电影里的生死其实都是隐藏的,含糊的,没有明确的界限。生死概念,在电影里并不重要。)
搭在肩膀上折断似的的枪(想到《寻枪》,延续可能寓意姜文的性生活。)
姜文暮色沉重的背影(这个太传统伦理道德了。可剪掉。)
老婆背对的屁股(陈冲的屁股是勾引,这里的是拒绝)(同是屁股,内涵相反。)
响亮的喝汤声(跟房祖名的"跑"有点相似,有点"梦醒"、要梦境感打裂的感觉。跟拍电影的人突然故意让观众看到摄影机有相似效果:梦中、梦外?脱离、沉溺?)
天鹅绒――(梦想:鱼鞋)(这个电影,就是关于梦的。从头到尾都在讲"梦"。你不用醒。)
崔健(时代符号。悼念。)
北京时兴:口罩,军壶(时代符号。怀念。)
1958.秋。西部(时间,地点。作为电影结构的结点标示。)
骆驼。"尽头","非尽头"(舞台剧效果。)
阿辽沙=李不空,纳塔莎。苏联歌。(时代符号。歌很好听,不过听不懂。)
遗物:《怎么办》(契合周韵当时看到遗物的心情。不过她的台词有一点点肉麻,小女人了,不够魔幻。)
"尽头"的手。(也很舞台剧。姜文拥抱老婆开枪的镜头,也很像旧电影刻意造型的某画面。)
婚礼,黄秋生(故事开始往原点走。)
火帐篷。火车。儿子。日出。(有想象力的画面,令人惊叹。有女说没有剪断脐带,孩子怎么会掉下来?这个电影有很多不符合生活常理和逻辑的地方,因为它不是电视育婴指导栏目。)
我承认我看得很过瘾。虽然有几个小小的地方,似乎让人从情绪高潮突然掉落下来,但是我还是喜欢。因为,中国没有这样的电影。我厌倦了那些传统、圆满而低劣的故事,对智商和情商没有一点挑战性。我喜欢《太阳照常升起》,它新鲜,有气势,充满裂隙和诗意的。提供众多空隙让我们去想象去填补。
我一直在想用什么词来概括这部电影。具有苏维埃式热情的(后)现代派诗歌?游吟诗人的舞台(话)剧?姜文的梦?姜文在见面会上说:"疯枪恋梦"是最早的策划。其实,整个电影,就是一个间离的梦。魔幻也好,荒诞也好,搞笑失之浅薄,情节过于玄虚,...这都是梦。
我突然喜欢上在银幕上跑来跑去的房祖名。一直很喜欢他,从量身打造的《早熟》到掩饰青涩演技的《千机变》《男儿本色》,到《太阳》,在姜文的调教下,房祖名的眼睛里终于有东西了。认真勤奋的孩子,总是很漂亮。面对着枪口他问:"什么是天鹅绒?"眼神透出来的那点困惑,令人心动。
虽然没有令我十分满意,但可以打70分,或者80分。没姜文说的那么high,但有嚼头。有人说看不懂,我开玩笑说:那我号召你再去看一遍。后来看报纸发现姜文也如是说,乐了。
有一点点担忧票房。看得出,姜文的电影里为观众、票房等做了一点点妥协和调整,使得电影叙事上不够圆融,不够饱满,不够有劲。但它一定是部令人难忘、并在若干年后依旧有长久魅力的电影。

--
lost...lost...lost...lost...lost...
lost...lost...lost...lost...
lost...lost...lost...
lost...lost...
lost...
.......非.........爱................ 

※ 来源:・水木社区 http://newsmth.net・[FROM: 219.232.125.*]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